做发展新路的探索者
苏北发展座谈会后访五市·宿迁篇
编者按 前不久在宿迁召开的苏北发展座谈会强调,苏北不能再走传统老路的跟随者,要做发展新路的探索者。坚持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,广袤的苏北大地迎来新的发展机遇。本报今天起推出系列报道“做发展新路的探索者”,由报社总编辑和副总编辑分别带队,第一时间聚焦苏北各地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新思考、新布局、新实践。敬请关注。
苏北发展座谈会上月在宿迁召开,省委书记李强在会上提出:宿迁没有经历过大规模的工业化,生态体系保持得比较完好,可以主攻生态建设,打造“江苏大公园”,成为江苏的“生态特区”。
“省委对宿迁发展给予明确定位,使我们今后的发展路径更加明晰,这是宿迁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。”宿迁市委书记魏国强表示,宿迁上下将统一认识,彻底放下GDP的包袱,发挥生态这个最大优势,立足区域资源禀赋,换道发展,闯出一条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的新路。
耿车印象馆看新路
6月8日,记者走进耿车印象馆,一排玻璃瓶摆在门口显眼处,里面装着五颜六色的塑料颗粒。
“这些就是耿车以前的产品。”耿车镇党委书记徐光良回忆,上世纪80年代起,耿车人外出收垃圾、建作坊,加工塑料颗粒,创造落后地区发展乡镇工业的“耿车模式”。此后,耿车成为华东最大的废旧塑料加工基地,最高峰时云集8000家作坊,近10万人“吃”垃圾饭,一年加工废旧垃圾300万吨。垃圾给耿车带来巨大的财富,同时也戕害这里的生态环境,成为宿迁的生态伤疤。
前年底,宿迁花30天全面取缔以耿车为中心的废旧塑料加工产业。耿车关闭3400家作坊,投入1.5亿元修复生态,开启艰难的经济转型。
耿车能走出绿色发展的新路吗?耿车印象馆二楼展示的琳琅满目的家具,给出肯定答案。这一年,耿车涌现2500家网店,从当年的“垃圾镇”变身时尚的“淘宝镇”。“电商+家具”“电商+特色农业”,线下产、线上卖,成为耿车人创业的标配。去年耿车网络销售额逾20亿元,跻身全国农村电商强镇。曾经的塑料垃圾作坊主,已有75%转产转业。他们开出650家家具厂,生产150多种家具,创立130个品牌,解决2万人就业,去年产值达16亿元。